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1-04-12 作者 浦业教育 阅读 654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3月31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提了四个关于“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方面。

当中的第一点,就是提升人才供给水平。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恢复高考后发展十分迅猛。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不足80%的本科生统计就业率,当中还包含水分不明的“协议就业”和“其它就业”。而同比之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已连续数年超过本科生。以安徽省为例,2020年毕业生中,研究生占1.79万人,本科生有16.80万人,高职有16.19万人。其中,高职学生就业率为85.95%,大大高于本科生的79.23%,而每减少1%的就业率,就意味着上万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

造成就业率差距的原因,除了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外,还有行业需求变化、专项技能掌握、实战经验等诸多因素。从产业角度看,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愈加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日渐短缺。以互联网技术(IT)行业为例,每年新增人才缺口将近百万,累计缺口即将突破千万!

所以,宋德民在针对人才供给的讲话当中,再次强调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新闻报道当中频频出现。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当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是: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当中第十条内容如下: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谈何容易?

企业渴望简单的人才交易?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广告宣传、市场运营、人才招聘、财务管理等重要方面,还要面对股权问题、法律问题、内外舆论等诸多压力,已是不堪重负。对于人力资源的获取,主要采用高薪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和大量雇佣缺乏经验的应届生进行短期培训筛选的策略。相对而言,长期培养人才一方面不是企业专长,仅与学校方面的各项对接,就需要大量额外投入,授课内容的制定更是需要有教育经验的人来主导;另一方面,专业培养介入过晚,学生缺乏相应基础,介入过早则投入风险较大,占用资源过多。如果是规模很大的集团企业,则需要同时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学校,每次合作都要进行大量的谈判、文书等工作,企业将会痛苦不堪。

在人才的获取与投入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对企业来说最佳的方案是将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和用人标准转交学校,完成最简单的人才订单交易。

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学校与市场需求几乎完全脱节?

以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看来,职业学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大量的资源投入,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可循。通常来说,一门学科的建设或调整,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和科学的调研,职业院校往往难以做到这点,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更新等均是通过借鉴、购买、或依靠外部力量完成。对于新的专业、旧专业的新发展,从根本上达不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即使面临慢性死亡,也无法做到自金沙所有游戏平台升级。

以某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目前在授课程居然主要是计算机组装、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软件应用、图片编辑软件等完全不具备职业竞争力的内容。

学生是最无助的群体?

夹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学生,同时面临学不到实用技能与找不到好工作的双重难题——时间被无效课程大量占用,即便坚持参加课外拔高培训,也无法获得长期的、系统性的学习与辅导,达不到高端技能人才标准,就业时依然不被企业所看好。

2020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不超过7500元,而去年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职毕业生平均月工资仅为3592.09元,其中最低的甚至不足2000元。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产教融合还需“粘合剂”?

如何改变职业教育现状,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浦业教育的弋靖杰老师提出了他的观点:企业、学校、学生均不具备解决彼此痛点的能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将其融为整体,从根本上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这样的“粘合剂”必须具备发展的眼光,摒除金钱至上思想,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

谈到具体的实施方法,学校统招学生,提供场地和住宿管理;由教育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课程与教材,外聘企业项目经验丰富的讲师和专门的班主任,进行线上教学、线下练习、考前辅导和项目实践。与现有模式不同,课程与教学内容每年都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更新,确保培养出统一标准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提供人才订单,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学生安心投入学习,做到各取所长,又各取所需。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在专业选择方面,必须瞄准人才缺口。根据浦业教育的市场调研统计,以IT行业为例,采用“3+2”模式培养的程序员,就业月薪至少在8000元以上,且较传统培养模式提早2到3年进入社会工作,未来将成为大量IT企业竞相争抢的性价比极高的实用型人才。

结语?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大量高端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必将走向高端化、系统化、市场化。做好产教融合的“粘合剂”,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X
在线留言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